- 张林阳;郑虹;陈兵华;宋庆军;陈学罡;彭其飞;邵亮;吕岩;丁奇;
以DX54D+Z100MB热镀锌钢板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线状、圆环形及C形3种不同焊缝分布形式的激光搭接焊缝与电阻点焊的拉剪性能对比试验,在保证焊缝质量满足设计方案要求前提下,完成了对4种焊缝形式连接接头的抗剪力测试,并考察了其焊缝组织组成、晶粒尺寸大小以及显微硬度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线状焊缝的抗剪力优于C形焊缝,C形焊缝的抗剪力优于抗剪力相当的电阻点焊焊缝和圆环形焊缝;所有被检连接试样的开裂位置均始于焊缝边缘热影响区,并从一侧母材中撕裂脱出,其产生原因主要与焊接接头处的组织组成、晶粒尺寸差异、有效承载面积不同以及接头处的应力分布形态有关。
2020年02期 No.374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引用频次:5 ]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杨海;单丰武;李慎国;聂小勇;王付才;胡杰;
利用铝弧焊、自冲铆接(Self-Piercing Riveting, SPR),热熔自攻丝(Flow Drilling Screw,FDS)、无铆连接(Clinch)对2 mm厚度6082-T6铝合金进行连接,利用万能拉力试验机对接头进行静力学试验,分析接头的失效形式,最大载荷和能量吸收值。结果表明,铝弧焊的3种连接方式中对接的接头效率最高,达到64%,断位置位于距离焊缝中心约10 mm的热影响区;双面焊接次之,达到60.9%,拉断位置为热影响区;搭接较弱,为48.9%,拉断位置为焊缝处;FDS接头平均拉力最大,为8.39 kN,能量吸收效果为SPR接头的1.1倍,拉断形式为自攻钉剪切断裂,SPR接头平均拉力为7.11 kN,能量吸收大小为36.2 J,失效行为为铆钉从板材中脱离;相同条件下Clinch接头力学性能最低,吸能效果较差,失效形式为两层板铆点分离。
2020年02期 No.374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引用频次:15 ]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吉洋;李琨;裕莉莉;井琦;鲁飞;王昌林;
从制件质量、装配方法、装配工具与装配分级3个方面针对乘用车悬架系统螺栓的装配质量进行了分析;从紧固系统夹紧力这一根本评价指标出发,结合具体开发项目,以实现螺纹紧固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为目标,详细研究了三者对于装配质量的影响,解决了设计过程中的多项紧固问题,推动了底盘高强度螺纹紧固连接设计的正向发展。
2020年02期 No.374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赵冉;任庆春;高成勇;宫金宝;于俏;
传统磷化工艺对钢铝混合处理的能力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工作液沉渣量大,成膜效果欠佳,为后续涂装带来漆膜颗粒、性能下降等不良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不同的钢铝面积比分别进行沉渣量、膜重、微观形貌等试验,以及对前处理关键设备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得出钢铝面积比不同会导致沉渣量和成膜效果的差异,找出了适用于不同的铝合金面积比的前处理工艺,为钢铝混合车身的涂装线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020年02期 No.37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赵锋;王强;董杰;
某车型门内板调试过程中前端窗框下部褶皱严重,左右件缺陷形式及位置一致,属于外露缺陷。通过对拉延件面品状态分析、对工艺及模具稳定性分析,明确门内板冲压成形过程中,拉延工序对缺陷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拉延工序进行工艺及模具优化。在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补充造型优化,进行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的质量改进。分别采用拉延针对性控制进料,拉延模具到底状态修磨,内部增加工艺造型吸塑,拉延凸凹模拔模面补偿,外部工艺补充造型优化缓解板料聚料趋势等措施,对拉延工序模具进行成型稳定性提升。结果显示门内板前端窗框下部褶皱缺陷可以消除。
2020年02期 No.374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引用频次:2 ]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郭晓杰;陈卓;夏永欣;施国栋;
为实现部件数据集中管理和共享,基于EPLAN平台建立标准化部件数据平台,提供部件的商业数据、2D图形数据、逻辑宏、功能模板、3D图形数据等完整设备信息,用于电气原理图设计和3D布局空间设计。通过逗号分隔值(Comma-Separated Values,CSV)导入方式批量创建部件数据,极大地提高了部件数据的生成效率。标签数据自动生成,为采购、设计和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完整数据链。
2020年02期 No.374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张献伟;翟诺;邸华;
汽车物流产业属于物流业的一支细分领域,是汽车供应链有机的组成部分。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持续保持汽车物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促进汽车产业价值顺畅流动,是值得探讨的课题。通过分析汽车物流产业所处环境变化,识别当前存在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提出汽车物流产业从运力结构、新兴业务、智能转型、海外布局四个方面加速实现转型升级,以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为中国汽车物流产业在新的经济发展势态下给出一种发展思路。
2020年02期 No.37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引用频次:6 ]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王俊翔;朱熠;王泽庆;麻文涛;
为解决汽车冷却胶管经常出现的渗漏、爆裂、脱落等质量问题,进行试验研究,包括PVT试验、胶管性能试验、卡箍性能试验等,研究试验方法,剖析胶管损坏原因,提出质量改进方法,通过橡胶材料改进、增强层改进、卡箍改进、增加防护和装配改进等,解决了质量问题。
2020年02期 No.374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响;胡伟兴;董爽;介海峰;何睦;
异响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影响汽车感知质量品质的重要因素,而发动机异响又是整车异响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动机异响问题不仅影响整车品质,还可能是发动机存在可靠性风险的表现,需要即发现即解决。针对某小型汽油机出现的运动系统异响问题进行了系统解析,通过异响频率分析以及失效样件对比分析,确定异响来源为活塞销与连杆小头衬套之间出现异常磨损,以至于配合间隙过大,进而在活塞换向过程,产生敲击异响。通过完善衬套与连杆的压装工艺,提高衬套贴合率,解决了异常磨损问题。
2020年02期 No.374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平;吴欲龙;苏晓东;
高压共轨是未来柴油机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针对共轨系统中重要的总成之一共轨管,开展内增压工艺研究。通过爆破试验确定共轨管的平均爆破压力为880 MPa,结合有限元分析设计了不同内增压强化压力,利用疲劳试验验证所设定强化压力的合理性,最终确定内增压强化压力为748 MPa。经内增压处理后,共轨管的疲劳寿命显著改善,在20~200 MPa压力下,疲劳寿命达1 000万次,满足国六法规要求。
2020年02期 No.37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引用频次:4 ]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