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 变速器噪声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李俊博;张飘飘;乔书杰;刘仙鹤;韩涛;

    车内变速器噪声直接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对现有变速器噪声控制技术进行综述,按噪声频率特性介绍了变速器高频啸叫噪声、中频敲击噪声、低频振动噪声的产生机理及传递路径。研究表明:优化壳体结构、粘贴吸声材料可削弱啸叫噪声的辐射,齿轮微观修形可改善齿轮啸叫噪声,且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是未来的研究热点;调整扭转特性参数、合理增大空套齿轮拖拽力矩能有效抑制敲击噪声,后续需考虑温度对齿轮变形的影响;双质量飞轮在控制发动机转速波动方面性能优异,未来可进一步改进双质量飞轮设计、优化发动机标定程序;改变壳体固有频率、优化齿轮参数是降低振动噪声的有效手段,但油泵及金属带振动噪声的控制方法较少,同时需要考虑润滑油液对振动噪声的影响;未来高效、高精度控制变速器噪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智能优化算法的加持。

    2025年08期 No.440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生产现场

  • 汽车涂装车间PVC材料消耗量降低方案

    田孟辙;李义斌;杨宝祥;张海波;

    为降低汽车涂装车间原材料成本,针对电泳漆、焊缝密封胶、色漆、清漆、发泡胶、蜡等原材料提出耗量节约方案,以某涂装车间聚氯乙烯(PVC)材料消耗量降低为例,通过分析材料浪费的来源,从设备、工艺、质量等方面提出增加单桶材料利用率、降低更换胶桶时手工排胶量及生产过程中机器人排胶量等减少材料浪费的方法,大幅降低了单车材料耗量,降低了材料成本。

    2025年08期 No.440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低成本前围板冲压工艺开发与验证

    陈亮;刘伟;利晓林;李梦瑶;李钊文;

    为提高车身结构轻量化水平,对汽车白车身前机舱的传统一体式前围板进行了上、下分体不等厚设计。针对前围板上板的典型特点,即左、右两翼轮罩避让区域的拱起形状,提出浅拉延和整形的工艺,简化了冲压生产工序,大幅提升了材料利用率。为解决前围上板的整形起皱、单件刚度不足以及轮罩避让区域的焊接不良问题,通过冲压CAE分析、冲压实际生产、焊接质量检测等验证了分体式前围板上板的浅拉延和整形工艺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冲压、焊装及涂装的全工艺生产链收益核算,确认该分体式前围板具有成本优势,同时实现了低成本前围板浅拉延加整形工艺的量产。

    2025年08期 No.440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 ]
  • 空气悬架储气罐数值模拟及研究

    何竹平;朱立志;袁鹏鹏;

    通过数值模拟、爆破试验及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空气悬架储气罐的承压性能与失效机理,基于非线性材料本构关系,模拟发现筒体壁厚增至2.3 mm时最大等效应变为6%,可承载6 MPa设计压力。爆破试验显示,2.3 mm壁厚储气罐实际承压达7.29 MPa,失效位置集中于气嘴接头区域,与仿真高应力区一致,断口呈现连续撕裂状形貌,为典型韧性断裂。理论计算对比表明,中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7.29 MPa)偏差仅2.2%,优于Faupel公式,表明薄壁储气罐宜采用中径公式进行爆破压力估算。

    2025年08期 No.440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Autoform的拉延筋参数正交试验分析

    佟鑫;

    为优化冲压拉延中拉延筋参数,基于Autoform建立仿真模型,以阻力系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与方差分析,探究9项参数对拉延阻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凹筋流入侧顶端圆角半径、凸筋高度等参数对拉延阻力的影响显著,而立壁角度、底端圆角半径的影响微弱。工程中调控关键参数可抑制起皱、破裂缺陷,提升模具调试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025年08期 No.440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汽车车身螺栓套断裂失效分析与改进

    王迪;唐刚;梁鹏;周俊;周盼泉;

    通过对路试断裂螺栓套进行断口和能谱分析,确定断裂失效模式为延迟性开裂,并进一步从金相和硬度方面分析认为,不当的焊接工艺导致螺栓套形成中碳马氏体,硬度偏高是延迟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改进螺栓套焊接工艺解决了螺栓套硬度偏高问题,改进后再次进行金相和硬度检验,螺栓套马氏体含量和硬度均降低到合理范围内,螺栓套延迟开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2025年08期 No.440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 ]

材料应用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环保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汪炫妍;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在全生命周期的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当前的材料选择、回收体系以及政策扶持3个方面探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环保技术的现状,并从材料创新、回收体系升级、扶持政策跟进3个方面探讨了未来动力电池环保技术的发展方向。

    2025年08期 No.440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4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生物基增塑剂对PVC人造革性能的影响

    李菁华;丛穆;王梓霖;孟玲玲;罗浩;苏有鑫;

    为研究生物基增塑剂及皮革结构对汽车用聚氯乙烯(PVC)革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系统试验与性能测试发现:在汽车内饰用人造革生产中,选用适配的环保型生物基增塑剂可使材料性能满足汽车内饰PVC人造革材料标准,如在环境温度为-10℃的条件下经3万次耐折测试无破损等;使用环保型生物基增塑剂代替石油基增塑剂的PVC人造革具有绿色生态和亲肤舒适属性,其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的散发量显著低于普通汽车内饰用PVC革,具有显著的低挥发环保性能优势。

    2025年08期 No.440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ICP-AES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原生镁锭中杂质元素的含量

    孟凡娇;马华;王东辉;曹阳;周丹桐;李洪亮;

    为保证铝合金合金化过程中的纯净度,需控制原生合金铸锭中的杂质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与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原生镁锭中硅、铁、铜、铝、锰、镍杂质的含量。ICP-AES通过过氧化氢-盐酸溶解样品,优化谱线及基体匹配法,检出限达0.000 01%~0.000 27%,加标回收率为92%~102%,重复性RSD<2.3%。采用XRF确定最佳分析条件,检测范围为0.000 1%~0.100 0%,重复性RSD≤3.1%。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与重复性,其中ICP-AES灵敏度更优,XRF适合快速无损检测。

    2025年08期 No.440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汽车用220 MPa级超低碳烘烤硬化钢耐时效性能研究

    肖景江;郭强;吴庆美;卜凡征;郑连辉;

    以220 MPa级超低碳烘烤硬化钢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Nb单加体系(H220BD-1)与Nb+Ti双加体系(H220BD-2)的试验钢,通过固溶碳计算及内耗法测定,探究2种成分体系下固溶碳对时效行为的影响,并结合微观组织晶粒尺寸分析,阐明晶粒尺寸与烘烤硬化(BH)值、耐时效性能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Ti的添加显著降低固溶碳含量,抑制时效过程中碳原子的动态偏聚,同时双加体系细化晶粒,通过Hall-Petch效应提升强度并改善耐时效稳定性。为优化烘烤硬化钢成分设计及解决时效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08期 No.440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化学微发泡工艺的门饰板设计

    任晓康;

    为推进化学微发泡聚丙烯(PP)材料的实际应用,提升汽车轻量化水平,从化学微发泡的材料物性定义、结构设计、CAE仿真模拟和模流分析等方面对化学微发泡PP在汽车车门内饰板上的应用可行性进行探讨,对比了常规注塑和化学微发泡注塑的差异,提出了基于二次开模(Core-back)工艺的化学微发泡产品的结构设计和工艺要求,展望了化学微发泡工艺的应用前景。

    2025年08期 No.440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电场和压力复合作用下异种铜合金组织强化行为研究

    高勇;张晓乐;孔德群;陈英;

    为解决电阻点焊冷却水泄漏问题,针对电极帽与电极臂的接口进行分析,通过对电极臂粘连材料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和硬度梯度分析,发现不同材质的铜合金在电场和压力的复合作用下,强度较低的铜合金发生强化,该强化现象导致在白车身焊接应用场景中产生不良。

    2025年08期 No.440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3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