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芳杰;任鹏;栾振军;朱琳;魏博雄;高瑞雪;
为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设计理念,以某中型载货汽车发动机悬置支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学科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综合考虑结构的强度、刚度、模态等因素,在满足可靠耐久及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能的基础上,实现了悬置支架的轻量化设计。基于多个工况,综合考虑材料强度、模态频率及刚度性能,对悬置支架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在确保结构合理性的同时,实现降重20.8%,同时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模态频率提高13.9%,安全系数平均提升35%。
2025年09期 No.441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4 ] - 满瑞平;祝哮;倪蕙;刘迪;刘述崇;王乐洋;
为验证5454铝合金在沥青罐车制造中的适用性,针对5454铝合金在沥青罐车应用场景开展专项试验,对5454-H32与5454-O铝合金板材开展160℃高温拉伸试验及沥青介质72 h浸泡试验,通过显微观察和性能检测分析材料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60℃下铝合金抗拉强度较常温下有所下降,但仍满足工程要求,在沥青介质中浸泡未发生明显腐蚀,基体析出的纳米级Mg_2Si相未显著影响材料性能;ER5356焊丝接头性能更优。建议优先选用5454-H32板材并采用ER5356焊接工艺。
2025年09期 No.441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 ] - 邓守鑫;袁嫄;唐鸿洋;王东辉;刘东利;李欢;
为研究搅拌针不同偏移方向及偏移量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对厚度为5 mm的6005A-T6铝合金进行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搅拌针偏移方向对接头性能影响较小,当搅拌针偏移量为0~2 mm时,接头质量良好,无隧道、孔洞等缺陷,力学性能波动较小,抗拉强度为210~215 MPa;当搅拌针偏移量为2.5 mm时,焊缝出现未焊透缺陷,力学性能严重减低,抗拉强度为150~160 MPa;搅拌针偏移量低于2 mm时,拉伸断口呈现铝合金焊接典型的韧性断裂;当偏移量为2.5 mm时,未焊透位置成为断裂裂纹源,拉伸断口呈类解理断裂与韧性断裂结合的断裂形式;当搅拌针偏移量为0 mm时,接头疲劳性能高于搅拌针偏移量为2 mm时的接头疲劳性能。
2025年09期 No.441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7 ] - 金鑫;祝哮;王东辉;唐鸿洋;周金旭;叶树茂;
为研究异种板厚、异种母材铝合金激光焊后接头性能,以厚度为1.5 mm的5182-O及厚度为3 mm的6061-T6异种铝合金激光填丝焊为研究对象,分析焊后试样接头硬度、金相及拉伸性能,并对断口进行SEM分析。结果表明:厚度不同的异种金属焊接时,将激光光斑偏向厚板可获得良好接头;5182、6061铝合金母材中的晶粒均为纤维状,焊缝区为等轴晶,晶粒方向不一,晶粒组织细小;5182熔合线位置硬度最低,最低值为57.9 HV0.1,试验力为0.98 N;接头平均抗拉强度为252.8 MPa,断口处韧窝数量较多且深,分布较均匀,断裂方式为韧性断裂。
2025年09期 No.441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 ] - 袁少红;宋文城;王俊;张洪静;史丹丹;王丹;
为得到符合标准要求的盐雾收集液浓度,建立了蒸汽加热式盐雾腐蚀试验箱配制液浓度与收集液浓度的对应关系:配制了浓度为7.0%(70 g/L)的氯化钠盐溶液,得到的收集液浓度可满足ISO 11997-1:2017(50 g/L±5 g/L)的要求。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在循环盐雾腐蚀试验结束后,观察样品表面的腐蚀情况,在样品表面选择2~3处腐蚀较为严重的区域,将垂直主变形方向的横向截面作为观察面,制备金相试样,测量最大腐蚀深度,观察腐蚀类型。结合材料原始表面的宏观腐蚀形貌和横向截面的显微腐蚀形貌,可综合评价材料的抗循环盐雾腐蚀能力。
2025年09期 No.441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5 ] - 徐虹;赵淼;张涛;宋来福;徐进;高一鹏;
为探究镁合金轮毂成形过程中薄弱部位的产生机制,针对正反挤压成型的AZ80镁合金锻造轮毂(轮毂A/L),系统分析其轮辐、轮辋及螺母座关键区域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揭示了螺母座区域塑性应变不足导致的动态再结晶不充分是其成为力学薄弱环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轮辐与轮辋区域因动态再结晶充分,晶粒细化显著(平均晶粒尺寸为13.8~16.2μm),屈服强度达150~239 MPa;螺母座区域因变形量不足导致再结晶不完全,晶粒尺寸较大,约为其他区域的3倍(约为48μm),且存在β-Mg_(17)Al_(12)相片层状偏聚,导致其屈服强度仅为112~144 MPa,较轮辐和轮辋处降低约40%。
2025年09期 No.441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2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 ] - 李曜成;刘施洋;唐强;张德伟;李柏林;刘闯;
为开发兼具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厢式货车货厢,采用铝合金替代钢材,并设计为装配式结构。通过建立几何与有限元模型,依据实际工况开展垂直冲击、转向、扭转、制动等工况下的强度分析,前围、侧围、后围等刚度分析,以及踩踏、装卸、雪载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强度分析均合格,但扭转工况接近材料屈服强度,需适当加强;刚度分析显示,除前围外,其他部位的残余变形小,可减重优化;在踩踏、装卸、雪载分析中,货厢表现出色。
2025年09期 No.441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8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 ] - 徐卉;刁洪军;刘鑫宇;史家宝;范喜龙;韩冰;
非金属材料内饰总成是车内气味的主要来源,在车辆研发阶段,需要对各内饰总成进行气味验证,从而保证整车气味达成工程目标要求。介绍了一种利用部分内饰总成和气味筛查模拟舱模拟整车气味的方法,能够在产品开发阶段通过部分内饰总成预测整车气味水平,提前识别工程目标达成风险,同时识别出了对整车气味有较大贡献的内饰总成。研究成果可为汽车内饰的环保选材与工艺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2025年09期 No.441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1 ]